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人打过西安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本人打过西安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潼关之所以被称为“天险”首先是因为这里处在中条山和秦岭之间,黄河流经这里被挤压在一处及其狭小的区域,这里遍布丘陵和高塬。丘陵大家都明白,高塬又是什么呢?其实高塬是在黄土高原上的一种奇特地貌,它是因为水流不断冲刷形成的一种地形。这种地形顶部非常的平坦而且面积很大,但它的四周却被流水冲刷成陡峭的山壁。所以潼关这里峭壁陡立,非常的险峻,想要从这里经过必须要登上高塬顶部才行。但是要登上高塬顶部就要经过一个叫做黄巷坂的地方,这里长约15里,但两侧都是险峻的高崖,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日本侵略者见识到这里的地形之后,知道攻不下潼关也就靠近不了西安。
然而除了潼关天险之外,日军进攻受阻还有其他的原因。首先,当然离不开西安军民的众志成城,决心抗战到底的精神;其次,当时民国政府也深知西安此地的重要性,不断曾兵强化防守。抗战时期的第十军区就设在这里,胡宗南为副司令常驻于西安;在八路军主力部队因为在此地建立了陕甘宁边区以及多块根据地,对此处的防御也十分的重视;其后,日军方面当时对西安的作战计划也出现了分歧。一面日军希望在可以“避免伤亡”的前提下迫使蒋介石投降,尽早结束中国战场上的战斗。
另一面日军当时正在全力进行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这样一来进攻西安的计划没有被日军提上进程,使得西安变得相对安全。最后,当时日军很有心机,他们认为当时国共双方存在的矛盾正有激化的态势,与其冒险进攻西安不如去进攻常德等地更容易。正是因为以上多种原因的共同影响,使得西安成为了抗战中为数不多的几座没有被日军攻占的大城市之一。
从1938年到1939年底,日军从府谷渡口到潼关渡口,共发动了大小20多次的渡河战斗。特别是1939年,汪精卫投降了日本,汪精卫建议要快占陕西,要狂轰滥炸西安和黄河各渡口,就可战胜张学良和杨虎城所部。
日军对陕北宋家川这个大渡口,一连进行4次攻击,飞机大炮开路,战船跟进。但我军在敌人滥炸时,集中向敌船发射火力,打得敌人仰船翻,落荒而回。
但回到东岸时,准备渡河的后续日军又遭到突如其来的袭击,阵营大乱,赶快向太原方向退去。
日本的资源有限,人口、粮食和矿藏是优先考虑的事情,东北是矿山和兵工厂,江浙沪是经济中心,京津冀是政治中心,豫湘桂是战略通道,而且日本优先考虑占领的的还是城市和铁路沿线。
而且潼关的地形也不利于日本的进攻
1、清廷准许汉满通婚
到了光绪朝,汉满两族因为长期的杂居,早已没有什么纯正的满人。但是“满汉不通婚”的规定仍然十分严格。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但经历山摇欲坠原本强烈抵制变法的慈禧太后也开始推行较之前更为彻底的新政。
西太后(慈禧)1901年在西安宣布“变法”开始,几年中清朝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其中包括满汉通婚。
1902年2月1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清政府选派八旗子弟出洋游学,再次宣布准许了满汉通婚。
2、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从北京撤走,交收东三省事宜再次提上日程。沙俄一再制造借口,不肯从东北撤兵。
东北人民展开武装抗俄斗争,英﹑美﹑日等国也以利害冲突,出面干涉,德国、法国也表示反对,要求俄国从东北撤兵。
沙俄在国际的强大压力下,被迫于1902年4月8日在北京与清政府订立《交收东三省条约》。共四条:
①东三省各地“一如俄军未经占据以前,仍归中国版图及中国官治理”。
②“如果再无变乱,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俄国军队在一年半内分三期全部从东北撤走。
③俄军撤退前,清政府在东北“不另添练兵”;撤兵后,驻东北军队人数应随时知照俄国;
④俄国交还山海关﹑营口和新民厅沿线铁路后,清政府应给予“赔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人打过西安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人打过西安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